top of page
Stella Yip

岩井俊二專訪 •《祈憐之歌》 一封給311「後創傷時代」的真摯情書




早年的岩井俊二直視青春的美好與殘酷,用經典美學鏡頭訴說著他所見到「暴烈」與「温柔」的世界。昔日冷冽的眼神變得柔軟些,他仍然披著一襲黑衣,隱沒於一潭平靜温和、深不可測的海水,凝視人們無以名狀的悲傷。311地震災後受到破壞的畫面,至今成為他一幀畢生難忘的風景,深深影響他近期作品風格。岩井俊二新作《祈憐之歌》,不再只是給青春、給純愛的情書,而是一封給予311地震「後創傷時代」的情書。



「Kyrie」意指「求主憐憫」。這本是一首用於禮拜儀式的詩歌,基督教信徒向上主承認自己過往的過失,在祈求中得到寬恕。《祈憐之歌》講述女主角祈憐(Kyrie)不會說話,卻能放聲高歌。她孤身一人,彈著結他在街頭演唱,靠歌聲傳達心意。動人聲線吸引神秘女子伊子(Ikko),伊子決心要當祈憐的經理人,幫助她出道成為歌手。在歌迷越來越多之際,伊子突然失蹤,引來警察調查,卻使她重遇失去聯絡多年的姐夫……





《祈憐之歌》是前作《你好,之華》的延伸故事。從2011年起,岩井一直非常關心311大地震事件,當時故鄉仙台受到嚴重破壞,他馬上返去災區,並特意在那兒進行拍攝。岩井今次藉著這部電影,再次書寫日本311 大地震的集體創傷,以及主角們橫跨13 年尋求救贖的故事。





電影是岩井俊二承載「失語」記憶的容器



岩井俊二回想起日本震災後的畫面時,仍會隱隱作痛。不論個體還是群體,總是無法安心處於後創傷的「失語」時代。《祈憐之歌》的主題曲有幾句歌詞不斷重覆著:「滿耳盡是雜音,我根本不想聽」、「我也發不出聲」。岩井被問到,為何在電影中總是關注人們心靈創傷的失語故事,問畢他惺忪的目光投向房間角落的遠方,深邃的眼睛彷彿隱藏住一片闃寂深海,向我們分享記憶中曾經「失語」的自己:「我由18歲起開始拍電影,所以某程度上,電影所用的題材大多來自於我18歲前所經歷的陰霾。以前的我,曾經喜歡享受孤獨,深深體會到獨自躲起來的痛苦。」年輕時期的岩井曾以緘默緊閉的姿態應對世間所有的蕩漾,電影則成為他承載這些記憶的容器。





不過,岩井的鏡頭除了凝視著自己的傷口,仍然對準對他人處境的想像。回顧他的作品中,包括今次的《祈憐之歌》,他經常設計女性閨蜜之間互相救贖的情節,他解釋從年輕時拍攝的作品,已經沿用女性為主角,那是因為其實男性的角色並不容易掌握得好,而且男性角色總是深藏著自己的影子。為了更抽離地想像故事角色,因此想選擇女性作為電影中最重要的角色。岩井受到美國電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的影響,因此在自己的作品常以女性閨蜜的角色發展故事,在《祈憐之歌》裡,祈憐及其好友伊子(Ikko)正是一對各自負傷,互相救贖的好友。







祈憐之歌:音樂裡的陰翳,能連結彼此傷口



在《祈憐之歌》中,曾幾度出現「溫柔的傷口」的歌詞。主角Kyrie縱使處於311地震後的「失語」狀態,Kyrie溫柔且有力的歌聲彷彿沖滌觀眾內心的傷口。岩井認為音樂之所以能觸動人心,並非因為它的治癒性,而是為人提供了一條讓自己的傷口觸碰他人傷口的連結途徑,這便是「音樂」的力量。他解釋說:「大家或會認為,音樂是一件可以治癒心靈的東西,甚或具有一種莫名的力量連結人與人之間的心。不過我認為,不論日本還是香港的流行曲,並非每一首歌都是為了治癒人心而創作出來。我創作音樂的意圖亦非如此。我想,世上並非只有讓人開心的音樂電影。音樂觸動聽眾共鳴的關鍵,往往都是述說著人們傷口、生活困苦的部分。」





音樂及電影,是岩井俊二發掘陰翳的地方,而這些陰翳往往能夠連結人心。岩井前作《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出現的音樂裡,存在著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以太」(エーテル)。對他而言,「以太」恰好代表著被電影、音樂打動的感動時刻,這些無可名狀的感動總是很難用語言解釋。他回想幼時被欺負的事情覺得很辛苦,然偶爾因受到風景及音樂的觸動,才能熬過痛苦的日子。因此,他認為音樂連結人心的力量正是來自「陰翳」:







「現實中的世界滿是沉鬱的陰翳(Dark-side),這些陰翳體現於生活碎片的銳角,人與人的羈絆。不論過去作品《燕尾蝶》及《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還是今次的《祈憐之歌》,我都是很純粹地將這些陰翳的感覺化作歌詞及旋律,然後真誠地帶給觀眾感受。這些音樂則會很自然地變成一種不可思議的能量,然後突然變成一種連結人心、治癒心靈的東西。」岩井帶著疲憊的清醒,若有所思的停頓,不急不徐的温柔聲線解釋道。






「希望透過AiNA的音樂及舞蹈,通往大家內心的深處」



在《祈憐之歌》中,他同樣地透過電影鏡頭及音樂表達這種感動。儘管女主角Kyrie在「後地震時代」飽歷滄桑,她仍帶著「個體」的堅毅,對抗兒童之家、當地執法人員等「群體」,使她成為眾人在地震後或創傷後尋獲救贖的重要角色。Kyrie在戲中昂首高歌,仍然鏗鏘地發出有力且沙啞的歌聲,令到觀眾印象深刻。岩井認為AiNa THE END是一位很有天份的全方位藝人,他這樣形容道:





「當時,我在網上觀看日本樂隊的表演,恰好女主角AiNA THE END是該場表演的嘉賓,當時看到BiSH的演出(AiNA THE END所身處的團體),覺得這個女生唱歌很厲害。雖然是人聲,卻能發出大提琴、小提琴般的音色。這種獨特且聲嘶力竭的聲音,帶來一種驚為天人的震撼。」於是,岩井馬上在網上搜尋AiNA THE END的背景,發現她的樂隊面臨解散,其後更發現她除了熟悉音樂,亦善於跳舞,因而覺得她會是一個很有天份的全方位藝人,故特意邀請她成為這部片的女主角。





岩井今次再次找來音樂人小林武史合作,被問到AiNA THE END的聲音及舞蹈的魅力時,他說:「她是一個表現力很強的Artist,今次電影劇本的走向亦受到她的音樂影響。創作的過程中,我都不禁想像:這個故事的發展在AiNA THE END的音樂配合下會否變得更廣闊呢?於是,我便慢慢創作出一套很適合她的劇本。她的舞蹈天份華溢,驅使我更想在電影中呈現出人物動態的美感。以前我在大學讀電影時,曾經學習運動影像,因此希望透過角色的舞蹈及音樂,向觀眾呈現她自己的世界,透過這種觸動及表現通往大家內心的深處。」




岩井俊二曾說過,他的電影一般都要看到片尾最後一句。片尾最後的一句歌詞是「如果我能唱歌,儘管我五音不全。」縱使世間總是千瘡百孔,人們在絕望及希望之間沉默不安,岩井藉著《祈憐之歌》,提醒我們仍要相信自己及他人温柔又有力的歌聲,在陰翳中互相依偎,祈求主能夠憐憫他們受創的心。





岩井俊二專訪 •《祈憐之歌》 一封給311「後創傷時代」的真摯情書



FEATURING - SHUNJI IWAI

CREATIVE DIRECTOR - SYAN LEUNG

PHOTOGRAPHER - TYLER YEUNG

PRODUCER - JAZIKA HO & PANDA CHOW

INTERVIEW - STELLA YIP

MEDIA PARTNERSHIP- 亞洲電影節 HKAFF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