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Panda Chow

反思專訪・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 李偉能 JOSEPH LEE・Thinking with the ( ) body



如何了解當代舞(Contemporary Dance), 我想必須先找到它的本質和當中最重要的存在元素,探索身體。




「思考舞蹈藝術的本質時可以是一個開放性的思路,重點並不在於它是什麼,而是它可以成為什麼,當中又包含什麼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李偉能



當代舞中必然的存在元素



當代舞相較其他舞蹈,彷彿具有一種隨舞性,沒有什麼動力的限制,它的來源是反抗傳統的芭蕾舞的現代舞,它可以來自各式各樣的舞蹈派系。當代舞展現的是動作和身體的本質,擺脫形式的限制,着重過程和作品內容。不加鎖舞踊館的藝術總監李偉能 Joseph 認為當中「探索身體」就是當代舞蹈必然存在的元素,「不論我們的外型、風格,甚至乎時代如何變化,身體依然是舞蹈中最重要和直接的一個媒介。」身體除了是舞蹈中表達的支架和語言之外,它亦是舞蹈藝術中的主體,以及是表演者、作品和觀眾之間的中介者。



「藝術創作當中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尋找我們的文化意義、和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又是什麼,它未必只是一個對藝術的追求。」當藝術追求並不是單純尋找審美,而是通過藝術如何反思我們的社會責任及對文化環境的發展,其實這反而能擴闊藝術家的思維角度,從而為作品增添跨越自身的創造可能。




說起本質,就會聯想到它的真實性,而舞蹈藝術非常講求形體的呈現和流動,但本質的真實性和媒介本身的審美會否相沖呢?Joseph 提到媒介的本質和審美之間的張力在乎於作品和藝術家的本意是什麼,這亦關聯到觀眾和藝術家之間所期望的創作方向又是什麼。



「而在種種的想法和張力底下,創作上的轉變、想像和反思亦可以透過定型後再改變、再扭轉,定義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件作品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 echo point。」



反思:當代舞的延伸性可以走到多遠?



這讓我想起當代舞蹈在劇場空間上兩者之間產生的關係,echo 的意思是回聲、回音,亦可以解作一些十分相似的東西,大多數在劇場空間裏呈現的舞蹈作品都是具實驗性,就好像我們稱為的「黑盒子」,有趣的是它的燈光和環境的確會帶來一種 echo,不論是表演者或者觀眾亦可以從中體現到這份迴響。



而這一類針對傳統藝術而思考的作品有時候會讓人感到疑惑,例如如何在傳統和創新底下依然保留自我的風格,當中的平衡反而是每一位藝術家都會遇到的挑戰。對此,Joseph 反而思考創作者的特性應該如何植入在他的思維方式當中,從而呈現在各種不同形狀的作品上,而不是單一呈現自我風格。





「我認為思考的脈落應該是具有流動性,作品可以讓觀眾從不同角度去看它的可能性,而非局限於作品和媒介的限制。」



具有流動性的藝術觀念



說起如何探索身體,除了自身肢體以外,其他的輔助工具,例如符號、指示、聲音、語言、燈光、日常物件,它們在現今的當代舞上扮演着一個獨特的角色。



「對我來說這些輔助工具不論在編舞和呈現上,都是幫助我如何鋪陳每一樣事物彼此之間的關係,當中的關係就是在表演中的一個特定時間裏慢慢地拆解出來的任何可能性,以及在關係轉變的時候所產生的新意義。」






就如上述所提到當代舞的不受限性,當中亦是包含了行為藝術中的即興表演(Improvisation),而在歷史中行為藝術亦被歸納為一種後現代舞,事實上兩者的脈落縱然有不一樣,但在歷史發展底下,它們彷彿殊途同歸地發展到同一個方向。在現在很多舞蹈作品和行為藝術作品的區分上是有一定困難,彼此好像互相融合和影響,「在這個時代下,藝術的可區分性是幫助觀眾進入作品中的語境,而在區分和思考的過程下,觀眾對藝術的觀念開始鬆動,這個灰色領域正正就是表演藝術所帶來的流動性。」



以 Joseph 的作品為例,《回聲摺疊》中的紅色高跟鞋帶來的即時性演出,以及語言和肢體之間的角色轉換方式,通過肢體和物件的扭動、疊合、推拉、凝視、說話形成了一個不和諧的張力,但同時聚焦了觀眾的視線和考驗了他們對舞蹈藝術的可接受度。作品的原點是帶領觀眾去思考劇場空間和舞蹈的意義,但它似乎瓦解了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界線,亦帶來一個不受規限的創作空間。這個作品的重點並不在於它的實驗性和界限的突破,而是它成為了一面鏡,它反照了我們如何面對世界,世界又如何定義在我們對它的理解。從而讓人思考到什麼是常態,我們又可以在已知的世界創造什麼呢?






「我認為在創作中一樣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問問題。作品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個說明,反而是在過程中如何歸納成一個問題,從而產生和現實的關聯性。」



以不同媒介去形成一個最好的溝通



「藝術亦是一個溝通工具,我們可以使用這種工具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脈落。而在跨媒介的合作下,過程中它甚至可以反照到自身使用的媒介的本質,讓我可以觸摸到更多有關於自己的東西。」



作為新一代的藝術總監和策展人,Joseph 的洞察力似乎比一般藝術家更細膩,具重疊性的身份讓他更多的是對一個問題進行更深層的探討,以及同時以創作人的角度去回應「當代」,帶來一些感官性高和實驗性強的跨領域作品。





反觀不加鎖舞踊館這次帶來的藝術節,他們藉此邀請觀眾思考單一/非單一體制和主流/非主流美學下的當代性和其語境,透過身體作為思考主軸,主張跳躍、打破二元對立的思維,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可以如何理解、拆解、定義當代舞蹈藝術呢?今屆的主題是 Thinking with the ( ) body,「觀眾對跳舞這回事的理解通常以感受為先,但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和所策劃的藝術節、表演計劃等讓觀眾聚焦到作品和自身思考的方式,從而擴展表演藝術的可能性。」例如今次 Joseph 邀請了一些國外的藝術家,主要是希望透過交流、分享、表演、呈現去帶動我們對藝術的固定想法,從而深化我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和思維模式。



反思:跨媒介藝術因何存在?



近年香港本土藝術創作(舞台、劇場、音樂、行為等等)的跨媒介創作越見頻繁,有很多本地視覺藝術家和表演藝術家會透過跨媒介的創作內容和呈現方式表達藝術、嘗試測試媒介之間的邊界,企圖跳躍到另一個藝術創作上的層次,但似乎成功把超越自身媒介的融合、延伸和流動性帶到觀眾面前的藝術家,大多都是並置有餘而融合不足,甚至把自身媒介的獨特性同時被削弱。



老實說在現今的藝術發展中,先不論跨媒介藝術之間的共生關係,客觀而言它們的合作是一種大時代下無法阻擋的趨勢,原因是觀眾群已經變得更廣、更多元。很多時候,跨媒介藝術創作導致藝術家已經無法以單一種藝術類型的性質去形容作品,而作品中最重要和值得思考的是多媒介創作下是否能提升作品的原有本質,還是成為了迎合時代和嘩眾取寵的產物。





「我們需要拋開體制化的想法。如何轉化一個想法,比起限制和停留在某一種形式更為重要。而對我而言,和其他媒介的合作和結合帶來的流動性都是先以我的身體為本,繼而共同建立一個語境,形成一個更好的交流通道,我想這就是一多元生態下的藝術圈可以做到的事。」





李偉能 《 this work has three possible titles:》

20 October (Friday) 8pm

21 October (Saturday) 8pm

地點:葵青劇院 黑盒劇場

售票網站:https://www.art-mate.net/doc/67873



#非關舞蹈祭 2023: 《Think with the ( ) Body》

當代舞蹈藝術節|2023年8月至10月

門票於 art-mate 平台公開發售




反思專訪・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 李偉能 JOSEPH LEE・Thinking with the ( ) body



FEATURING - JOSEPH LEE


CREATIVE DIRECTOR & STYLING & INTERVIEW - PANDA CHOW


PHOTOGRAPHER - LYLE CHAN


MAKE UP & HAIR - KYO LEE


PRODUCER - MAORA CHENG


JEWELRY - MIDNIGHTFACTORY


WARDROBE - HKDI


SPECIAL THANKS - UNLOCK DANCING PLAZA


SPECIAL THANKS - DEPARTMENT OF FASHION & IMAGE DESIGN, HONG KONG DESIGN INSTITUD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