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Panda Chow

葉惠龍・抽離

剛接觸葉惠龍的作品,第一個感覺就是「範文」,如同教科書裏面的圖像。原因是他的作品都是處於一種「抽離」(Dissociation)的狀態,如同挪去了個人意識,客觀且帶有說明性。





「抽離」(Dissociation)


「抽離」是一種客觀感受的狀態,使人反覆思考、與情緒脫鉤,從而讓人更全面的觀看和理解事情。經過訪談之後,筆者發現以上的創作方式或表現風格,只是他以人、生活、及推進至社會的觀念和實踐,從中企圖帶出更多人與人之間的鏈結及詮釋。《性愛廣場Sex Shopping》、《永續找換店》在真實及虛構之間的表象層面上是重新鏈結觀眾,同時審視自我感受及體驗過去;作品的佈局打破藝術品應在畫廊展示的既有概念,介入社區,把原本存在於作品和觀眾之間的疏離感挪去,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同時不偏離藝術。他的作品雖然沒有激起廣泛的共鳴般誇張,卻充滿來來回回、反覆交流的流動性,為觀眾帶來一個關於創作的真實及重新解放藝術的反思基點(Base Point) 。



The Coming Society / Site-specific pop up store, performance / 2015



FOREVER X CHANCE 永續找換店 / Multi-media installation: LED signage, double-channel video, RMB coin / 2019



「在藝術行為的無限意義上,藝術的目的並不是用來滿足平庸日常的生活。相反,他的目的在於被迫思想宣布,其相關領域存在例外狀態。」——阿蘭•巴迪歐


「我是喜歡「俗」的,我的作品帶有「俗」。」


這番說話簡單直接地解釋了他作品所帶來的魅力,「俗」是帶有通俗性、普及化、並且貼近社會和大眾,是人和文化之間的交流。富有生活化傾向的藝術作品非常吸引大眾,帶出來的意義不但體現了另類、屬人、社會性的藝術價值。同時建立新的審美觀,通俗易懂、簡明扼要,使觀眾更容易掌握作品內容。《業報輪迴》包含了模仿(Mimesis)及創造(Poiesis),裏頭的語境不斷拉扯及擴展他對藝術的反思、引發讀者的注視。以身體進行藝術不但是一種以行為為思考的創作,既充滿黑色幽默,又帶有自然張力。



KARMA CYCLE 業報輪迴 / Single-channel video 3’58, performance, photograph / 2019



不論是表演性的錄像,還是帶有社會語境、與觀眾互動的行為藝術,葉惠龍的作品表現出俐落不囉嗦、不輕易拆解又深刻的風格。直率而簡單的慣用手法建構出一種在於個人與「抽離」的交疊層面,從而使主題乎之欲出:藝術不落於任何的範疇。對筆者而言,這種「俗」是具啟發性,彌漫在表象之間的怪異若即若離,徘徊在看見與不被看見之間,是一種無可抗拒的吸引力,特別是具象徵性及持續性的藝術行為,融合了他的個人美學,這種新媒體藝術使作品保留了強烈的存在感和感染力。





葉惠龍生於中國廣東省,現定居工作於香港。葉惠龍從2012年開始拍攝攝影作品,並於2013年起開始發表。其後,在2015年隻身流浪到西藏禪修,回港後更確立成為藝術家的意向。 作品透過運用隱喻的性暗示、日常的情境,進一步宣泄個人壓抑的情感。多以相片作為媒介,也有裝置作品,呈現的是人與城市之間莫名的疏離感及矛盾感,涉及的題材包括被包裹的電單車、性癖好者、扭曲的城市鏡像等。他是一名冥想愛好者。由於傳統的宗教信仰是根深蒂固,而世界卻在不斷變化,所以他信奉無常。他通過冥想介入生活,試圖處理無常、酷兒和曖昧模糊等議題。他通過藝術進行冥想,遊走於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而不斷變化的角色、方式和規律為他創作的基礎。他的作品看起來十分平淡,但針線中卻有一股源源不絕的爆發力。


葉惠龍的藝術品曾在紐約、香港、上海和東南亞的畫廊和藝術展上展出及私人珍藏。


Instagram: wellcome_drag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