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oyin_flaneur

三月談三位香港新世代藝術家

三月疫情反覆,雨一直落下,潮濕而不安,有熟悉能量場的朋友說這是春分的原因,情緒上會出現各種倒塞。在感覺停濟不前的季節總喜歡「浸展覽」,試試從藝術品中找出一些出口。在過去一個月,到訪了三位香港新世代藝術家的個展,儘管題材和媒介不同,卻都隱約滲透著如三月的迷惑和敏銳。



劉曉彤 “ I am in training, don’t kiss me ”


出生香港、於倫敦進修藝術的劉曉彤幾年前開始健身,作為女生的她在男性主導的健身場域自然成為小數。汗水無分性別,流汗的人才會去分辨誰是男是女,並形成牢固的性別定型。藝術家在這樣的經驗裡想起法國超現實主義攝影師 Claude Cahun,早在二、三十年代,她已經以創作挑戰性別定型和社會之間的問題。


曉彤在畫廊的後門放置 Cahun的肖像,把她當成是門神一樣為展覽定調,也像是為整個展覽加持一樣。在上環Flower Gallery 的空間,曉彤創作了一系列包括繪畫、表演和裝置的小品式作品。展覽的作品以小件為主,看似柔弱,其物料和構圖卻恰巧剛烈,例如有石屎、釘、穿孔、煙頭、街邊現成物等元素,表現著粗獷的一面,柔弱和剛強的反差貫穿整個展覽。還有幅藝術家畫露營看到的山上夜景,輕柔的筆觸展露了一個寧靜的夜空,又為展覽多加一層反差。



Image (c) Lau Hiu Tung, courtesy of Flowers Gallery



Image (c) Lau Hiu Tung, courtesy of Flowers Gallery



鄭虹《由光的倒影開始》



鄭虹的畫構圖簡約,像是一幅幅禪畫,但好玩的是這位90後藝術家總在畫中帶來不同的看法。喜歡以畫捕捉光影的鄭虹在 Gallery Exit展了一系列新作,其中「黑中黑」的系列最叫人驚喜(也在開展首幾天被貼上 ” reserved ” 的貼紙),她以黑色塑膠彩、炭筆和黑粉彩的化學作用組成這系列我稱為「黑中黑」的畫。


同樣是黑色但化學成份不一的顏料在畫紙上組成一場冷靜的風景,遠看是黑色一片,靜心近看的話會看到不同細節,有竹、湖等自然環境, 畫中又有一處空白的地方,是全畫呼吸的地方,也是光的源頭。鄭虹也嘗試以中國書畫入畫,如「草叢在湖面上浮」一畫看到她以傳統書畫的筆法畫葉,在畫布上添上一陣禪意。



鄭虹, 草叢在湖面上浮 , 2022, acrylic, charcoal and pencil on canvas, 50 x 46 cm. courtesy of Gallery Exit



鄭虹, 樹林上空, 2022, acrylic, charcoal and soft pastel on canvas, 70 x 50 cm. courtesy of Gallery Exit



林國鑫《安全毯》


另一位本地90後藝術家林國鑫 Aaron 在灣仔Negative Space 設計了一個不安全的安全洞:展場的牆壁塗滿凡士林,中央放了幾支不鏽鋼柱,底部呈陀螺形,像不倒翁一樣在展場中隨風輕輕移動,而在展廳的角落吊了一個裝滿飛蛾屍體的燈泡。如果單是用眼看展覽,這展覽是單調而讓人迷惑的。但是在展場停留多一點時間的話,凡士林的氣味慢慢攻到鼻子,像附著不同觀眾的能量場,撲光而死的飛蛾殘骸被關在死因之中,不鏽鋼柱突然動了數下,有點不寒而慄的感覺。



整個展場彌漫着藝術家自身的困惑,而這困惑感是讓人感到共鳴的。想起一幅嶺南大師高劍父的畫《撲火燈蛾》,偏淡而乾的墨畫上蛾因撲光而自滅的場景,背後的隱喻是對時政的批評。換上今天的處境,大家被不同的規條限制而動彈不得,忽然看到自己與飛蛾並無兩樣。



林國鑫:《安全毯》展覽現場. Photo by @hoyin_flaneur



林國鑫:《安全毯》展覽現場. Photo by @hoyin_flaneur

bottom of page